最近爬文不小心看到這篇~

建議花個幾分鐘看看

自己觀念越好~越不會被保險業務員牽著走

不會年繳十幾二十幾萬~保障卻只不到一、二百萬

也才能買到真正的保險...

=======================

小弟的保單中只有一張終身防癌,其它都是定期險。防癌當初也是要買定期的,只是當時那間公司出單條件我不滿意,加上剛好終身防癌要停賣未來要漲,所以小弟就先買了。

二年後無意間爬文看到海大轉PO這篇文章,也加深小弟解約終身防癌的決心。

我用以下的沙盤推演來說明,為什麼海大所言「實支實付」+ 「定期重大會是防癌好方法(其實小弟之前保險心得文章,在重大疾病險也曾說多張定期醫療 + 定期重大這樣的搭配

一、未住院

現在我們所見到癌症治療趨勢已經是朝低住院進行那未來30年後等我們老了,搞不好癌症都不用住院時,醫療、防癌險是很難派上用場的(醫療險未住院門診手術可以),這時非以住院為條件的定期重大疾病險的給付就相對重要。但重大疾病也不是萬能的,癌症的原位癌它也不給付不是嗎?真的救急的時間性也是值得懷疑。但至少它不用住院為條件,比起要住院才會高額給付的醫療、防癌險來說,它算是可以接受的。早期癌症住院或許會住很久,但小弟查到民國93年癌症平均住院日數是20.2天,未來30年後……?所以未住院的癌症治療想必會愈來愈多,此點不可不慎。

二、住院

小弟老早就有一個疑問,癌症住院的話醫療險本身就會給付,那為什麼還要買「防癌險」呢?專家會跟你說因為癌症花費很嚇人,所以再單買防癌險,單獨拉高此項給付,非常合理的解釋。重點就來了,因為我買的是防癌險,所以我也要很在意癌症的治療趨勢才是,畢竟它是「針對防癌」,不像一般醫療險是「疾病或意外」來的廣,如果我今天看到防癌險的設計是不利於未來趨勢的話,那我的防癌險豈不變成保心安?現在所知的是癌症最大的花費是「標靶」,那現在世上所有防癌險有任何一張是條款明白寫出會賠標靶的嗎?買保險不就是要風險轉嫁?最大的花費無法給付,那我買它何用XD。但好心的業務跟我說,標靶可以用實支實付中的雜費「技巧性給付」。那言下之意豈不變成「實支實付比防癌險更像防癌險」,我拿錢強化我實支的保障豈不更妙?連平常疾病意外都全面提昇。

三、化療、放射線

防癌險這二點是和醫療險有很大的不同,其它住院 + 出院,手術,基本上醫療險本身也賠的到。但還是套一句趨勢來說,未來治癌還會是用這二個嗎?萬一未來被淘汰的話……科科。小弟查到的資料中,現在多是標靶 + 上述二者並行。30年後呢?還是同上面結論,因為買的是防癌險,所以要非常注意癌症治療方法的演進,不然未來賠不到不就變成年輕買心安?不然就只買定期,真的用不到解約也不那麼痛。

所以以保險角度來說,未住院、住院風險加以考量下,實支 + 定期重大 搭配較為可行。

那為什麼一直強調「定期」而非「終身」?

定期贏過終身的好處:

一、條款與日俱進

早期防癌險強調高住院,現在防癌險會注意化療、放射線、門診之類的給付。別忘了給付都是從條款上來的,現在覺得防癌險很弱,但未來真的出一張會賠標靶的防癌險,賠標靶的防癌險紅了,早期買終身的人臉不就綠了XD。小弟早期想買定期防癌,結果它出單條件不好所以沒買。沒想到後來可以最低壽險主約出單,小弟的臉也綠啦哈哈。不過這是投保規則變化,跟條款扯不上。

二、保險公司經營

未來和意外,你不知道誰會先到?」這句標語很耳熟吧。那「保險公司和你自己,誰活的比較久?」怎麼很少人提呢?有業務會說有安定基金、其它同業會吃下去等等。但我想的比較悲觀,買股票買到地雷股是股民認賠政府不負責。但買經營有問題的保險公司保單,出事為什麼政府有責任接手?有的人會說那我現在買比較穩的公司,但誰曉得現在穩的是不是未來會變成挫勒等的呢?百年雷曼兄弟都在小弟有生之年倒下,它的資產規模有人會想到竟有這天嗎?買定期的好處就是真的有問題的話,有人接手一樣有保障,沒人接手真的爛掉,那也慶幸自己是買定期損失不大。

三、貨幣價值

這點我都直接用一個比喻,現在的一百萬可以買一部車,未來的一百萬或許只能買4個輪胎有想過年輕花大錢買的終身險,到老了結果一天住院都要五六千,你還在日額一千,對啦,買定期不會理財的老了會很慘,但買終身的人真的是人生勝利組嗎?經濟學我不懂,但貨幣長期來說是一直貶值的這應該是合理的推論。小弟最愛的森永牛奶糖都變成12元了,錢變薄了應該不難理解吧。定期險至少好處是年輕時保費便宜可以做足高保障,剩下時間趕快存錢或投資不是更實際嗎?整天想藉著買保單賺保險公司的錢,你真的以為精算師是空氣?

前面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還是「條款至上」,實支實付每家的條款也是天差地遠的。

結論:買保險不是說防癌就真的防癌,就好像儲蓄險是究竟是幫誰儲蓄是一樣的道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