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真的打死定期嗎?

業務員不會說的秘密

(其實大部份的業務員都是沒仔細算過~我剛進去也是>"<)

很長~但值得你花些時間看看這篇吧~說不定會有些收獲

=====================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保費的部份

    一年定期:紐約人壽 一年定期安心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UM) (以年繳保費計)
    終身醫療:紐約人壽 新醫療終身健康保險附約(NH)
    30 歲男性 @ 投保住院日額 1000 元之保障

    年齡  一年定期(總繳保費)  終身醫療(總繳保費)  保費差額  保費差額(1%定存)
    --+---------+---------+----+--------
      39|       23,464        |      112,700       | 89,236|   94,302
    --+---------+---------+----+--------
      49|       49,753        |      225,400       |175,647|  195,540
    --+---------+---------+----+--------
      59|       93,651        |      225,400       |131,749|  169,869
    --+---------+---------+----+--------
      69|     191,099        |      225,400       | 44,435 |   95,868
    --+---------+---------+----+--------
      75|     264,098        |      225,400       |-38,698 |   15,804

    根據這個表,讓我們來討論幾個問題吧:(在這邊我們先不管貨幣時間價值)

    1. 差額若不計算 1% 報酬率的話,則買定期的總保費會在 73 歲那年開始超越終身。

    2. 以 1% 報酬率來看,終身醫療要到 76 歲開始才會有保費上的優勢出現。
       (1% 定存就有了,說做不到就太扯了,更不要提未來 40 年利率是有可能往上拉的,所以 1% 算是很低估的數字了。)

    所以,有業務員常說 "定期險的保費會比終身型的貴",
    老實說,還真不能說這句話有錯,
    但是,這保費的優勢還真相當的 不。明。顯
    (45年的時間才擠出這麼一丁點的差異,更不要提一但扯上貨幣時間價值的話...)

    ok,我們就先假定終身型醫療險在你過了 75 歲之後會有保費上的優勢,
    讓我們來看看為了這一丁點的好處,你會額外的付出多少其他的"成本"。

    一、請回頭看上面那張表,這表代表著一個涵義,
        對於 75 歲以前的人生來說,購買一年定期和終身型的醫療險費用是差不多的。
        但是呢,假設你是購買一年定期保險的話,
        你在 39/49/59/69 歲的時候,
        在享有相同保障的狀態之下,你手邊卻多了一筆資金可供你隨時做運用。
        十幾萬乍看之下很少!?
        錯!!!因為我們現在只計算了住院醫療險而已
        假設今天我們討論的是一張"完整的保單"時,總費用可是會差到 50~100 萬之譜

    二、終身型的保險就是把一生的保費集中在前面 20 年把你收完,
        高昂保費,對於剛出社會、收入普遍不高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筆相對沉重的負擔。
        而這高昂的保費,常常也是消費者最後斷頭的主因之一,
          斷頭最大的壞處就是過去繳的保費將全部付諸流水。

        你自己想想看,你能保證繳費的 20 年期間都不發生任何意外嗎?(譬如失業)
        當今天你有房貸、有高堂、有妻小時卻不幸失業了,
        請問你第一個會忍痛捨棄的支出是什麼?
        房貸?車貸?還是叫家裡人餓肚子?
        通常,保險絕對會是第一個被捨棄掉的開銷

        當然,不是說你一定會中年失業,
        只是你該考慮的是,這是你購買終身醫療保單之後,
        伴隨而來的第一個額外風險!!!

        假如買定期險呢?頂多失業那幾年不要保就好了,等有錢再重買。
        (當然到時或許有能會遇到健康體的問題就是,但損失遠小於整張保單失效。)

    三、醫療技術不斷的在進步、翻新,這將是第二個風險。
        你不會曉得是否 30 年後的醫療技術到哪!
        也許哪一天癌症只需要口服藥就可以治好了,連開刀都不必。
        所以,你能確定你現在買的終身醫療險的理賠方式是否真的適用於幾十年後?
        定期險就不同了,你可以在醫療技術翻新且保險公司推出新對應的保險商品時,
        在新的年度做保單的轉換即可。
        永遠不用擔心你的保單是落伍的,不符合當下需要的。

        舉個例子好了,前兩年無理賠上限的終身型防癌險停賣前的熱賣潮非常恐怖。
        但是呢?隨著鏢靶藥物治療法的趨勢,
        我不敢說那時的防癌保單已經完全變成是垃圾了啦,
        但是到底對於需要醫療費用的消費者有多大的幫助呢?這是非常大的問號。

    四、終身醫療是否真的有保你終身?
        到底是真的能夠給你終身的保障,還是美其名的終身保障呢?
        讓我們來看個數據...
        123.JPG
        這圖是健保局提供的醫療相關費用通膨數據。
        從"醫療費用指數"來算,可以求得這 12 年來平均通膨率大約是 3.3%/年
        3.3% 的年通膨率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假設你現階段購買了日額 5000 元(拿來住單人房剛好)的住院醫療保險:
        則這 5000 元在未來的實際價值會變成是:

    年齡  日額1000元之實際價值  日額5000元之實際價值
    --+----------+----------
     39 |            723          |      3,614
    --+----------+----------
     49 |            522          |      2,612
    --+----------+----------
     59 |            378          |      1,888
    --+----------+----------
     69 |            273          |      1,364
    --+----------+----------
     75 |            232          |      1,160


        很明顯的,20 年後的 5000 元搞不好連好一點的雙人房都住不起。
        先前曾經有人推文提到 "假設預算足夠,買終身未嚐不可。"
        我想請教,你們在說這句話之前有考量過醫療費用的通膨這問題嗎?
        預算足夠的人會希望花一堆錢買醫療險後,將來卻還要貼錢才能住單人房?
        你自己是消費者,說真的你自己會接受這事實嗎?

    五、一樣是扯上通膨問題,終身醫療在面對上述那一點時會很缺乏彈性可言
        定期險非常容易的可以讓你每年調整、去增加或減少自身的保障額度。
        而且定期險除非到了55歲以後,不然其實調整額度不會造成經濟上太大的負擔。
        終身醫療險當然也是可以加額度,沒有問題。
        問題是,有幾個消費者會希望每十年就再加買一張終身醫療保單?
        更何況,終身醫療每加個單位額度,保費就是萬把元起跳
        另外,大多數人買終身醫療險的本意在於...

        "這次買了,趁年輕時趕快繳一繳,然後 50 歲以後就輕鬆不用再負擔保費了。"

        結果,卻為了要維持那 "實際的 5000 元理賠金",必需要每十年左右加買保額。
        然後你就會發現你的 20 年繳費期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亦或者是,你只能默默無聞的接受保障縮水的事實。

        假如你是買日額 1000 元的話...

        這邊同時帶出了另外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觀念,
        那就是定期檢視自己保單的內容是否符合當下需求這個動作的重要性。

    六、最後,我們當然也要來討論一下在 75 歲之後的醫療費用問題。
        首先是第一張圖 - 2007 年國人平均餘命:
        
        http://img532.imageshack.us/img532/7510/2007.png
        第二張圖 - 2005 年平均每人住院件數:

        http://img17.imageshack.us/img17/7823/2005d.png

第三張圖 - 2005 年平均住院天數:

        

http://img696.imageshack.us/img696/8133/2005.png

        我們就取 80 歲來看,則...
        76 ~ 80 歲共五年,平均住院件數 0.42 次,平均住院天數 7.17 天。
        所以 5 * 0.42 * 7.17 = 15 天。
        假設以日額 1000 元來看,到時候平均可以領到 15000 元的醫藥費用。

        當然,這樣去算其實會稍微有失偏頗。
        畢竟,保險其實就是在轉嫁風險,你無法確定你不會是情況最糟的那一位。
        關於這問題,其實定期險也已經有解了。
        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提供可以保超過 75 歲的定期醫療險種了。

    七、關於醫療費用的問題,讓我們再深一層去討論。
        先讓我們來看一張圖 - 2005 年住院醫療費用明細
        
        http://img412.imageshack.us/img412/8133/2005.png

這張圖告訴我們,依健保的資料而言病床費只佔了所有費用的 25%。
        (當然,健保只給付健保房,假如你升等的話費用比例會不同。)
        但是這張圖在在的表達了一個訊息,

        醫療費用,病床費用一直都不是最大宗

        這張圖同時也透露出了 實支實付 這個險種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最後,想在這邊再提幾句話:

     保險,不是買來用的。
     一個以自身的生老病殘死為標的做領理賠的東西,你會想用他?
     你買了意外險就希望自己出事變成殘障?
     你買了壽險就希望自己趕快掛掉?
     你買了醫療險就希望自己不停的生病?
     保險,是讓你用一小部份的金額去將風險給轉嫁出去。
     所以...這種我們並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應該花盡可能少的費用在上面。
     絕對絕對沒有什麼應該要把收入的 10% 拿來買保險這回事。
     10% 是一個上限,畢竟不應該因為保險的支出而導至你日常生活資金上的排擠,
     卻不代表 10% 的保費支出是合理的。

     也因此,保險既然是一個假如可以最好不要去動用到他的商品,
     就不應該有什麼定期險買了沒用到就是浪費掉的這種觀念。
     偏偏,許多業務在聽到定期險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上面這句話 -.-

     再者,許多保險從業人員喜歡稱自己為 "理財規劃師" "投資顧問" 等等的稱號。
     結果我發現,當我在跟某些談到醫療險的通膨的問題時,
     千偏一律的回答都是 "保險是一種保障,保障的東西不能跟通膨渾為一談。"
     但是,保險的確是在買保障,但是最終不也是要扯上 "理賠金",也就是錢嗎?
     扯上錢的東西,竟然可以說不能用通膨去看待他。

     這...聽說你自號為理財專員...

     買保險,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保險的本質 - 轉嫁風險 - 上面去探討。
     不是說終身醫療險不能買,
     但是終身醫療險很明顯的找不太出什麼太大的優勢,
     但是卻讓你在購買他,將醫療支出的風險轉嫁出去的同時,
     又包了一堆其他的風險回到你自己身上 (只是一般人沒去想過有這些風險而已。)
     這樣子的保險商品,真的有意義嗎?

     先這樣吧,改天再來聊終身癌症險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